2014年,乘着青岛建设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的东风,青岛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蓝海股权”)破茧而生。6年来,蓝海股权依托青岛、辐射全省,坚持“伴企业共成长、让融资更便利”的愿景,逐步搭建起以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平台为核心,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基金服务和信蓝筹互联网融资为载体的“1+N”金融综合服务平台。6年来,蓝海股权不仅市场规模走在了行业前列,同时严把金融风险防范关口,实现零风险、零投诉。6年来,多项业务创新实现了行业新突破,比如:首家创设海洋板、首家建立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平台、首家上线股权估值系统、组建首只私募可转债基金、首家实体基金孵化器,等等。6年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奖,国家、省、市三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青岛市优秀专家工作站,连续2年获得青岛市地方金融企业绩效评价优秀(AAA)等级,连续4年荣获青岛金融创新奖等。
以“多元化融资”为目标
搭建中小微企业股权交易平台
“千人同心,则千人得力。”蓝海股权创立之初便以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为己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蓝海股、蓝海贷、蓝海债”序列化融资体系和产品。
根据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将挂牌企业划分为“价值优选板”“成长进取板”“科技创新板”,开展“靶向式”融资对接服务。聚焦优质挂牌企业,结合估值、商业计划书、股权激励、银行融资优化方案等多元化融资方式,服务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累计帮助挂牌企业实现融资121亿元,其中股权融资40.54亿元,债券融资48.29亿元,介绍银行贷款融资32.21亿元。加大与各类金融机构业务融合力度,与青岛银行、日照银行等36家银行机构开展战略合作,综合授信超过300亿元。创新启动“科技扶企计划”“小微行动计划”“挂牌贷”“人才贷”等合作方式,推进“投保贷联动”“投贷联动”“投贷债联动”等模式,梳理并融合适合中小微企业的“蓝海贷”产品230余种。与中国银行联合推出中银蓝海贷产品,抵押率提高15-20%;与日照银行推出“投贷联动”大赛,15天28家企业获贷2.4亿元;依托“蓝海慧估”,与崂山交银村镇银行创设“估值贷”,创新银行信用贷款新模式。
以“聚拢合格投资者”为目标
搭建财富管理产品交易和基金服务平台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本着先聚集合格投资者,再服务投融资对接的理念,蓝海股权积极响应国家级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打造财富产品交易和基金服务平台。
2015年,蓝海股权推出“金珩财富”系列品种,备案422期,规模233余亿元,实现“零投诉、全兑付”,聚拢3万多个金融资产在3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合格投资者。2017年以来,以可转债产品为主,累计备案29期,融资34.3亿元。与即墨区共同出资设立全国区域性股权市场首只可转债基金,总规模1亿元,以可转债方式投向中小微企业,已投项目3个,储备项目10余个,预计今年10月完成全部投资。
创新金融“共享经济”,在全国区域性市场首家设立私募基金孵化器——蓝海基金工场,打造私募基金“募、投、管、退、转、包”全链条综合服务平台。针对中小基金公司运营特点,采用“蜂巢构架”“共享理念”,量身定制专属空间,实现一站式“拎包”入驻,目前已有200多家私募基金管理人及基金产品入驻,管理规模预计180亿元以上。设立“基金板”,聚集展示基金100只,总规模超600亿元。按照“青岛创投十条”提出的“发挥蓝海股权交易中心作用,依法合规建设创投风投项目转让交易平台,建立完善私募产品报价与服务系统”要求,积极推动有限合伙企业份额出质业务试点,预计上半年正式启动。
以“规范+孵化”为目标
搭建中小微企业规范成长和上市孵化的平台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微企业要发展壮大,自身规范发展才是根本。
蓝海股权根据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分板管理、精准培育,将挂牌企业划分为“价值优选板”“成长进取板”“科技创新板”“海洋特色板”“国际人才创新创业板”,开展“靶向式”服务,激发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针对不同阶段企业的需求,搭建“高端+普惠”路演培训体系,提升中小微企业规范化水平。与深交所合作打造“科技金融”常态化线上路演品牌,累计组织路演活动32期,服务企业170余家,其中21家企业实现融资8.1亿元,融资率达13.1%。联合深交所等机构设立蓝海资本学院,引入北大、上财等师资力量,制定商学院、企投家、融资训练营等培训体系。创设“蓝海汇智”系列化培训品牌,累计举办120余期,培训企业2200余家次,6300余人次。开创“蓝海荟行”服务品牌,组织企业走进交易所、上市公司等调研学习,提高企业家现代化管理和规范经营观念。
聚拢券商、投资机构、会所、律所等会员机构350余家。为提高会员机构服务质量,定期组织会员执业培训、会员智库、会员走进企业等活动,累计开展80余场次,1600余人次。压实会员机构责任,在全国股交率先推行会员执业培训上岗制度,率先成立会员自律组织。实行动态管理,会员评优、年审、激励、清退、警示等管理体系逐步形成,累计表彰会员143家,清退64家、警示4家。成立以来,共召开专审会280多场,出具反馈意见2400余份,组织信息披露培训200多次,提高企业的规范意识和管理水平。
加强对挂牌企业的动态管理,累计因企业自身原因及未履行信披或存在失信、违法等行为摘牌企业68家。截至目前,蓝海股权挂牌企业达1698家,托管展示企业3126家;通过规范、培育,海容冷链、青岛农商行实现A股上市,12家民营企业登陆新三板,2家企业启动海外上市,20多家企业启动“新三板”,5家企业实现并购。
以“金融服务线上化”为目标
搭建“互联网+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
紧跟“互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的大潮,坚持系统平台持续创新,蓝海股权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搭建了完善的金融科技框架,简化了融资流程,降低了融资难度。
搭建线上交易系统,实现中小微企业开户、登记、托管、私募股权发行交易、投融资对接、私募可转债发行转让、信息披露、清算交收等业务功能。在全国股交中心率先搭建以发现股权价值为重点的“蓝海慧估”估值系统,该系统运用大数据和云计算进行价值评估,为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并购重组、股权质押、股权激励、可转债等提供依据,目前已完成估值项目90余单,并与部分投资机构探索批量应用。
搭建以线上间接融资为重点的“蓝海慧融”融资系统。按照挂牌企业融资需求,通过人民银行银企对接系统精准对接银行各种信贷产品,并及时反馈至企业。搭建以线上培训为主导的“蓝海慧播”系统,使企业更加便捷、迅速的走进广大合格投资者视野。搭建以众筹理念为先导的“信蓝筹”互联网服务平台,完成项目53单,实现融资6000余万元。搭建“蓝海上吧”上市沙盘模拟小程序,服务挂牌企业20余家。与市场监管、大数据等部门数据信息联通工作有序推进,探索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以“社会责任”为目标
大力建设地方金融基础设施
2019年,证监会赋予了区域性股权市场新的定位——“地方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作为为山东省区域内中小微企业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主要媒介,蓝海股权承担着诸多社会责任和公益职能。
结合银保监会商业银行股权托管办法,优化股权托管业务流程,比银保监会要求提前半年完成青岛辖区商业银行股权登记托管确权工作;开展省内商业银行托管业务;承接部分新三板摘牌企业托管工作;1698家挂牌企业全部完成登记托管,托管率100%。服务青岛农商行、海容冷链IPO,成为全国首家服务农村商业银行成功上市和首家托管解决企业“三类股东”问题的区域股权市场。
贯彻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神和中国证监会“IPO扶贫政策”理念,对山东省政府评定公布的52个财政贫困县(区、市)、48个重点革命老区企业降幅4成挂牌费,降低贫困地区企业挂牌成本,共减免贫困地区近百家企业挂牌成本300余万元。采取“送进去、请出来”的方式,联合会员为枣庄、泰安、菏泽、济宁、聊城等地贫困县企业规范改制、股权激励、多层级资本市场知识普及等提供免费培训,累计服务企业400余家次。作为企业规范改制项目库专家,为多地政府制定总体改制方案,指导企业进行改制并提供股份托管服务,为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在疫情期间,蓝海股权也积极履行了区域性股权市场的责任,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速度送上“金融春风”。出台了为有效缓解疫情对企业影响的“三免、两快、一奖、一减半”及依法妥善安排信息批露的“惠企八条”措施,减免挂牌企业年费近400万元。积极做好企业回访,汇总并积极反映企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向企业所在当地政府部门报告。倡议企业、会员机构广泛开展支援疫区行动,不完全统计,会员机构累计捐助物品和资金2000余万元,100余家挂牌企业捐助物品和资金400余万元。
结 语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青岛在开放大局中的国之重任,是为青岛擘画的美好蓝图和发展大坐标!青岛正迎来发展的“高光时刻”,生机勃勃,机遇无限!蓝海股权将持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和水平,积极用平台思维做发展乘法,谱写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生态圈”的生动实践。